沈阳工业大学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工作通知
各学院(部)、相关部门:
为顺应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适应基于项目的学习,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创业训练等创新创业活动,为2018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选拔选题好、创意佳的项目,同时为各项创新创业竞赛输送项目,学校决定开展2018年沈阳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
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内容包括创新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1.创新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要求选题新颖、内容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难易度应适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包括寒、暑假期)独立完成。
2.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和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立项范围及选题来源
(一)创新项目
项目要求选题新颖、目标明确、立论根据充足、技术可行、效益可观、实践方案合理、实施条件具备,立项的项目可以选择性的参加2019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计算机设计竞赛、移动互联网创新应用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业设计大赛、市场调查分析大赛、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等竞赛。项目来源主要包括:
1.学生自主发明、创作、设计的能够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项目以及多学科交叉类项目;
2.学生自主发明、创作、设计等制作项目;
3.开放实验室、实训或实习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与训练项目;
4.教师科研与技术开发(服务)课题中的子项目,可由学生独立开展研究的课题;
5.校企合作项目;
6.社会调查项目;
7.探索性研究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已经通过结题验收且具有继续研究价值的项目。
8.其他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
(二)创业项目(创业训练、创业实践)
项目要求选题新颖、目标明确、立论根据充足、技术可行、效益可观、实践方案合理、实施条件具备,立项的项目可以选择性的参加2018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2018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创业类竞赛。项目来源主要包括:
1.以前期创新成果为核心的技术、产品类;
2.与环保、绿色相关的适用技术、产品;
3.以模式创新为核心的新型商业;
4.通过学科交叉所产生的新的商业方向;
5.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现代服务业;
6.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7.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服务产业;
8.以特殊历史事件为契机的产品、服务;
9.互联网加传统产业、新业态、新公共服务、技术支撑平台;
10.其他有价值的研究与实践项目。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学生
1.年级要求:创新项目要求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原则上以二、三年级学生为主,允许一年级学生参与;创业项目要求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均可参与,研究生只能作为项目的参与人,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
2.申报者素质要求:创新项目要求申请者要学有余力,有较强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对科学研究或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创业项目要求申请者须对创业活动有浓厚的兴趣,且具有较强开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根据项目性质鼓励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联合申报。
3.人数要求:项目申请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创新项目一般为2-3人。如果为交叉学科项目,成员可适当增加1-2人,但最多每个项目组不得超过5人;创业项目每个项目不超过5人。(注:学生一定要根据成员工作量来确定团队成员排序,排序将决定学生学分绩点奖励等)。
4.参与项目数量要求:被立项的作品每名学生最多只能参加2个项目,且只有一个项目可以作为负责人。已经被立项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负责人,在研项目未结题时不能参加新的项目。
注:已参加过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并结题或者已在各种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的项目不得再申报
(二)指导教师
1.每个项目必须选择一名指导教师。原则上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可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推荐,也可由项目团队自主聘请,鼓励各项目聘请优秀企业家或行业专家担任指导教师。
2.指导教师的指导项目工作等同于本科生教学工作,依据项目结题验收成绩计算相应工作量及课酬。项目实施过程中终止的项目不计算工作量。
3.创业项目推行双导师,产品类创业项目必须配有双导师,服务类创业项目不必配备双导师。学生也可根据项目需要聘请一位校内导师,聘任一位校外专家担任